雷击对电磁流量计信号传输的影响主要通过直接雷击或间接雷击(感应雷击) 两种途径产生,核心是破坏信号传输的稳定性、干扰测量精度,甚至损坏设备硬件,具体影响可分为以下几类:
一、核心影响:信号传输的干扰与中断
电磁流量计的信号传输依赖微弱的感应电信号(由流体切割磁感线产生,通常仅几毫伏甚至微伏级),且需通过电缆(如屏蔽双绞线)将信号传输至转换器或控制系统(PLC/SCADA)。雷击产生的强电磁脉冲(EMP)会直接干扰这一过程:
1.信号噪声淹没有效信号
雷击(尤其是感应雷击)会在周围空间产生强电磁场,通过电磁感应在信号电缆中耦合出高频、高压的干扰信号(电压可达几十甚至上百伏)。这种干扰信号强度远大于流量计的有效测量信号,会导致传输信号 “失真”—— 表现为流量数据跳变(如瞬时流量骤升骤降)、显示不稳定(数值波动范围超出正常误差),严重时甚至完全淹没有效信号,造成 “无信号输出”。
2.信号传输链路中断
若雷击能量较强(如近距离直接雷击或感应雷击中信号电缆),可能击穿信号电缆的屏蔽层或绝缘层,导致电缆短路或断路;同时,强脉冲可能损坏流量计内部的信号放大电路(如前置放大器)或转换器的信号接收模块,直接切断信号传输路径,使流量计无法向控制系统反馈数据。
二、衍生影响:设备硬件损坏与系统异常
1.硬件永久性损坏
雷击产生的浪涌电流(可达数千安培)可通过两种路径侵入设备:
信号电缆路径:干扰脉冲沿信号电缆传入转换器,烧毁内部的集成电路(IC)、电阻、电容等元件;
电源电缆路径:若流量计电源系统未做防雷保护,雷击浪涌会通过电源线侵入,损坏电源模块,导致设备断电或无法启动。
2.控制系统联动异常
若电磁流量计信号接入工厂控制系统(如 PLC),雷击干扰的 “错误信号” 会误导控制系统执行误操作:例如,本应稳定输送的流体(如制药行业的药液),因流量信号跳变被判定为 “超流量”,触发阀门关闭或报警,导致生产中断;或因 “无信号” 被判定为 “断流”,引发不必要的紧急停机。
三、关键影响因素:雷击类型与防护措施
不同雷击方式对信号传输的影响程度差异显著,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直接决定风险大小:
雷击类型
|
影响途径
|
对信号传输的影响强度
|
典型场景
|
直接雷击
|
直接击中流量计或其电缆
|
极强(毁灭性)
|
户外安装的流量计(如化工管廊)
|
感应雷击(近区)
|
雷击周边设备 / 建筑,通过电磁感应耦合到电缆
|
较强(信号失真 + 硬件损坏)
|
厂区内避雷针接闪时,流量计电缆靠近避雷针引下线
|
感应雷击(远区)
|
雷击远处(如几公里外),通过供电线路或空间电磁场传导
|
较弱(仅信号干扰)
|
雷雨天气时,远处雷击通过电网浪涌影响设备
|
四、针对性防护建议(降低影响的核心手段)
1.信号链路防雷
信号电缆选用双层屏蔽双绞线(内层屏蔽信号,外层接地防电磁感应),并确保屏蔽层单端接地(避免形成接地环路引入额外干扰);
在信号电缆两端(流量计侧和转换器/PLC侧)安装信号浪涌保护器(SPD)(如适配4-20mA信号的SPD,额定电压≤24V),吸收雷击产生的浪涌脉冲。
2.电源系统防雷
在流量计电源输入端(如220VAC或24VDC)安装电源浪涌保护器,尤其户外或空旷区域安装的设备,需选用符合IEC61643标准的二级或三级SPD。
3.设备接地与布线
流量计本体、转换器、电缆屏蔽层需接入独立的防雷接地网(接地电阻≤4Ω),避免与动力设备接地共用(防止地电位反击);
信号电缆与电源电缆、动力电缆(如电机电缆)分开敷设(间距≥30cm),交叉时需垂直交叉,减少电磁耦合。
4.软件与系统层面优化
在控制系统中设置“信号滤波”功能(如数字滤波算法),过滤短期、高频的雷击干扰信号;
增加“异常信号判断逻辑”(如当流量信号在1秒内波动超过正常范围的20%时,判定为干扰,暂用前3秒的平均流量值,同时触发报警),避免误操作。
综上,雷击对电磁流量计信号传输的核心威胁是 “干扰有效信号” 和 “损坏传输链路”,需通过 “硬件防雷(SPD + 接地)+ 布线规范 + 软件滤波” 的组合措施,最大程度降低影响,尤其在户外、空旷或多雷雨地区(如化工、水利场景),防雷设计需作为流量计安装的必要环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