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输入关键字 |
|
联系我们 |
地 址:江苏省金湖工业园区
邮 编:211600
电 话:0517-86500336
86500226
传 真:0517-86800636
联系人:杨经理
手机:13915187193(微信同号)
E-mail:jshdyb@163.com
|
|
|
油价调整机制存在人为控制因素 |
|
发布日期:2012-05-11 点击:3360次 |
2009年新一轮上涨行情以来的数据对比,经常被引用以说明国际油价涨得更多。然而,2008年的国际油价大跌,我们根本没有跟流量计着急跌,而是在半路上就搭了个梯子,直接进入对面的上升通道。别人是从谷底到谷顶,我们是从半山腰到谷顶,两者怎么具有涨幅上的可比性?跟国际油价相比,国内成品油价是否“涨多跌少”,不同的比较方法会有不同的结论,然而这并孔板流量计不应该沦为一个数字游戏。
不可否认的是,现在的油价调整机制,存在很多的人为控制因素,石油巨头可以各种方式参与其中,消费者却永远都不在决策的现场,最后的结果究竟会有利于在场者还是不在场者,自是不言自明。就拿这次来说,之所以迅速下调,显然有减小调电磁流量计价幅度的考虑。如果5月10日不及时调价,三地原油变化率仍旧会向负值移动,到本周末会达到-5%以下,如果届时再调价,幅度将在每吨400-500元之间。
在油价的上升通道中,国际油价连涨22天的可能性要远大于连跌22天,因此上涨过V锥流量计程能够及时跟上,下跌过程却几乎全被省略。这样的“涨多跌少”也许可被称为“必然”,可是显然很不合理。一来,“连续22个工作日”的调价机制,对国际原油价格变动的反应严重滞后;二来,成品油定价机制的跟踪体系,将最受国人关注的纽约油价反而排除在外;三来,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的购买力不断增强,人民币汇率涡街流量计变动带来的价格利好被忽略。所以,只要尚未改变制度上的不合理之处,无论是次数上还是幅度上的“涨多跌少”,都远未可称“必然”。
经济常识告诉我们,价格总是围绕价值上下波动,因此没有任何一种商品的价格会“必然”地“涨多跌少”;如果油价的确呈现出“涨多跌少”的格局,只能证明我们的调价机制本身是有问题的。从2005年6月25日的4400元每吨到2012年5月10日的8850元每吨,我们 磁翻板液位计的国内油价已经翻番,“必然”的“涨多跌少”,划出了漂亮的上升曲线;可是,同时段的国际油价却在40美元到140美元之间上下波动了整整一个来回——试问,“涨多跌少”究竟是国际油价的必然,还是我们特殊的“必然”? |
|
相关新闻: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