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宏观调整医疗资源的同时,同步开展建立完善康复医疗服务体系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孔板流量计分层级分阶段康复的有效模式。制定本地区区域卫生规划和医疗机构设置规划时,合理确定各级各类流量计康复医疗机构的数量规模和布局,适当增加增量,调整存量,增加与其他医疗机构的协同作用和适应性,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康复医疗服务需求。
2.明确不同层级康复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实现分层级医疗分阶段康复。三级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以疾病急性期患者为主,立足开展早期康复治疗,及时下转患者,并承担人才培养(培训)任务;康复医院以疾病稳定期患者为主,提供专科化专业化康复服务;基层医疗机构以疾病恢复期患者为主,为患者提供专业康复医学指导。
3.建立不同级别不同类别康复医疗机构间的分级医疗双向转诊电磁流量计制度。建立医院与城乡基层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鼓励三级综合医院与基层医疗机构或康复医院以管理服务技术等为纽带,建立紧密或松散的合作关系。卫生行政部门制定转诊标准规范和程序,积极与有关部门沟通,逐步探索建立分类保障制度,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
4.在医疗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鼓励有条件的二级综合医院(包括企事业办医院)有计划按步骤地整体转型为以康复医疗服务为主的综合医院或康复医院。充分利用卫生中医药民政残联等系统在康复服务领域的资源优势,统筹规划,优势互补。
5.鼓励支持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康复医疗服务领域,完善政策措施,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引导社会资本举办康复医疗机构依法经营加强管理健康发展,促进不同所有制康复医疗机构的相互合作和有序竞争,满足群众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