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当我们谈论科技与创新时,一定绕不开的是那几家掌握着科技话语权的流量计科技巨头们。
二十年来,以苹果、亚马逊、谷歌、Facebook、微软为代表的头部科技公司,出手收购了硅谷以及整个美国地区数百家中小型创业公司。它们都遵循了类似的模式——先收购原本业务内的公司巩固自己的主导地位,然后长出触角,在新领域进行收购以增加收入来源和包抄竞争对手。
近日,《华盛顿邮报》对苹果、谷歌、亚马逊和Facebook四家科技巨头的收购史做了一次较为全面的统计,为我们直观地展现了近二十年来巨头们在科技领域压制性的扩张。
苹果从1988年第一次收购至今共完成了在消费硬件主业务线上27次收购,其他业务领域96次收购。其中包括收购Siri将其开发成语音助手,收购Beats拓展出Apple Music进而与Spotify竞争,收购健康监测公司Gliimpse布局健康业务等。
亚马逊从1998年第一次收购至今,在图书、电子商务领域内完成了40次收购,在其他业务领域完成了71次收购。包括从2012年开始收购Peritor、ClusterK等一系列云计算公司开启公司第二业务增长极,在2017年以137 亿美元的价格收购 Whole Foods布局线下零售行业,2018年连续收购Echo、Blink、Eero等物联网潜力企业,大举进军智能家居。
最近两年,亚马逊还将触角伸向了媒体和游戏(收购米高梅、Umbra 3D、Wondery)、健康(收购Health Navigator)和自动驾驶领域(收购Zoox),业务几乎覆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然而,尽管正处于反垄断的风口浪尖,巨头们的收购步伐也丝毫没有放缓。今年年初以来,科技公司在收购价值不到10亿美元的初创企业的数量再次创下纪录,比 2000 年的同期水平高出约 40%。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的调查人员表示,大型科技公司的连续收购是一种“吃豆人战略”,独立来看,每一次收购似乎都没有产生重大影响,但数百次较小收购所产生的集体效应将导致巨头垄断。
巨头不断将触角向上下游延伸,打造电磁流量计生态的同时也竖起高墙,留给创业者的空间越来越小。
|